|
更新時間:2013-09-27 11:55:43 來源:中國普洱茶網 編輯:深水魚 點擊:777 線上投稿
記者觀察到,市面上有部分普洱茶會在其包裝中特意注明“樟香”、“棗香”、“荷香”等字樣,林君勵直言,這僅是部分小廠家為了銷售而打出的噱頭。
江門人愛喝茶,儘管這裡並未出產任何茶葉,整體的茶葉消費量並不能與廣州、深圳等城市對比,但是其氛圍或許較其他城市更濃。記者猜想,這或許和這一城市的性格有關,發展慢、居民小富即安,因而,悠哉遊哉的生活中,幸福感變得唾手可得。
相比在人山人海的景點中爭得一張“某某君到此一遊”的旅遊照,能在悠長的假期裡肆意地揮霍時間亦是一件令人愉悅之事。把平日來不及翻閱的古 籍翻出,置之陽光底下曬去黴味,斟上一杯或濃或淡的好茶,氣定神閑地看著太陽西斜,或與一班茶友聊聊家長里短,談笑風生之際凡塵俗事一掃而空。工作日被重 重的壓力趕著向前,假期若是仍趕在旅遊的路上,何時才能讓身心停下來喘一口氣?
生普香甜,熟普醇滑
對於癡迷茶葉的人來說,倘若能在假期收穫一款上好的茶,其樂趣遠超於趕鴨式的旅遊。一壺滾燙的開水、一把色澤光亮的紫砂壺、幾克普洱,一 洗、一燙、一泡、一斟、一品中,普洱茶獨特的香味便縈繞於壺中方寸之間。不可小覷的是,普洱茶似乎帶有一定的靈性,不同人沖泡總有不同味道,於一杯簡單的 清茶中便可窺見泡茶人的性格,或溫和有耐性,或急躁馬虎,或平庸無華,看似簡單、隨意的動作中,卻無時無刻洩露泡茶之人的特點。
“現在喝茶的人多,但是真正懂茶的人卻寥寥無幾。”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林君勵坦言,普洱茶在江門最被廣泛接受,然而真正懂得品飲,甚至略知一二的人屈指可數,大多數人對普洱茶的認識仍停留在茶色濃、味道獨特的印象上,除此再無更多認識。
“好茶不以湯色濃淡、茶葉大小、茶山不同而分好壞,而是要根據種植地以及樹林本身而定。”林君勵分別從生茶和熟茶兩大類中分析了好茶的標準。“香、甜是好的生茶標準,只香不甜或只甜不香的普洱茶絕不能算上等的茶葉。只香不甜的茶葉有鐵觀音、龍井等,一入口,除了短暫的香味,便無其他,缺少回甘。只甜不香的如杭白菊,它本身含有糖分,有甜味,但少了茶葉之香,又香又甜的茶葉當屬生普。”
光潔的白瓷杯中,黃綠色的茶湯通透清亮,端起一聞,淡淡的新鮮茶香便彌漫開來,一入口,香氣便充盈整個口腔,飲罷,順手在空中晃動茶杯,茶香依然經久不散。“好的生茶本身就帶有這種自然的植物之香,味道純正,不夾雜其他氣味。”據林君勵介紹,生普分春、夏、秋三季,其中以春茶最為香甜,“正所謂,春茶甜,夏茶苦,秋茶濃,春茶香甜因而價格最貴,秋茶耐泡大多用於製作熟茶。”
大多數人剛喝普洱時都認為其澀口,不如熟普好喝,但懂普洱之人卻認為,生普若能將這一“澀口”轉化為甜味,在喉嚨中有回甘之效,則當屬好茶。
“判斷熟普的好壞,關鍵在於‘滑’。熟普不如生普,它是陳年的香味,且香味不明顯,喝一口,茶水沿著喉嚨順滑地進入胃中,喉嚨中不會有乾燥 之感。”如果將生普和熟普擬人,生普更像青年人,鋒芒耀眼,同時帶有初涉世事的棱角;而熟普似是中老年,歷經歲月的沉澱,在時間的打磨下,尖銳的棱角早已 變得圓滑,留下的是寵辱不驚的淡然心態。
樟香棗香是炒作噱頭
普洱茶因存放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可以給人帶來年年不同的味道,同一餅茶因收藏於不同的人手中亦會產生味道的差異,奇妙的是普洱茶中可能還有一 些可遇而不可求的香味,隨時讓人驚喜。“有的茶山可能種植多種植物,在種的過程中可能茶樹的根剛好和其他植物有所接觸,因而茶葉摻雜有其他植物的香味。” 林君勵一再強調,這種“多出來”的香味可遇不可求,因為在製作茶葉中,茶商根本不知道茶中會有其他植物的味道,只有喝過茶之後才可能品出。
記者觀察到,市面上有部分普洱茶會在其包裝中特意注明“樟香”、“棗香”、“荷香”等字樣,林君勵直言,這僅是部分小廠家為了銷售而打出的 噱頭。“其中有兩種可能:一是純粹為了銷售而打出的噱頭,忽悠人而已;另一種是在製作茶的過程中加入了其他東西。即使人為地將其他植物與茶樹交錯種植在一 起,也難以保證茶葉帶有其他植物的香味。”
過分追求茶香是品茶入門者的常見誤區,而喝茶配茶點也是一盲點。“喝到好茶,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信號,如打嗝、胃暖等。尤其是生茶,很多人 認為它傷胃,但真正的好茶不但不會傷胃,而且喝多了也不會有饑餓感,反倒是普通的臺地茶一些人喝多了容易餓,出現體力不支、血糖低的狀況,才需要補充一些 糖、餅乾之類的茶點。”
http://www.puercn.com/puerchanews/hyxw/49624.html
|
|